English

“敦煌热”敦煌书缘何冷

2000-07-20 来源:光明日报 黄越 我有话说

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,中国历史博物馆的“敦煌艺术大型展览”在人们的期待与好奇中拉开了帷幕。而在此之前,图书界早已不甘寂寞,在敦煌学百年之际,各出版社纷纷推出一批相关图书。

纵观这方面的图书,大致可分成两类:一类是科普性的,如《敦煌学概论》和《敦煌——伟大文化宝藏》(云南人民版),《敦煌学入门》(甘肃人民版),与这三本书有显著差别的是甘肃人民美术社的《敦煌石窟鉴赏丛书》(共三册),前三种以文字为主,后者则图文并茂,以图为主,选择代表性石窟逐一介绍,每一洞窟一个分册,语言生动,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历史、宗教,并分析了特色。另一类是学术性的,主要有《敦煌吐鲁番研究》(北大版),《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》(敦煌文艺版),该书因全面辑录并深入研究了莫高窟壁画乐像资料,成为中国乐史研究的必备参考文献,并荣获了第六届“中国图书奖”。此外还有《敦煌音义汇考》(杭州大学版),《敦煌艺术叙录》(上海古籍版),《敦煌莫高窟史研究》(甘肃教育版)。

相对于出版界的热情,读者似乎对敦煌类书籍的反应有些冷淡。据北京图书大厦和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的有关人士介绍,对敦煌类图书,大部分读者只是翻翻看,很少自己掏钱买。笔者看到,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特地为本次展览设立的书柜前,大多数观者只是匆匆一瞥,买者寥寥。只有一本薄薄的册子《敦煌之恋》(人文版)卖得较好。与其它装帧精美,专业性较强的敦煌类书比较,这本《敦煌之恋》颇有点平民气质。

笔者在对敦煌艺术大展的采访中发现,从稚嫩小儿到耄耋老人,大部分观者对“敦煌”及敦煌学都表现出极大热情,渴望能更多地了解敦煌,特别是关于敦煌的历史、艺术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。那么,进一步了解敦煌的最好途径——图书,为何会受到冷落呢?分析一下,原因很简单:一是书价过高。此类书动辄几百几千,少的也要几十块钱。笔者在历史博物馆看到一套售价4000多元的有关敦煌的书,装潢考究,内中有许多精美照片,颇有收藏价值。然而它的价格远远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。二是专业性太强。许多书是专家写给专家看的,内中有大量数据和专业术语,读者相对有限,一般读者难以问津。

据社科院杨宝玉女士介绍,过去对敦煌的研究多偏重于壁画、石窟艺术等方面。现在,随着藏经洞愈加为海内外重视,学者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敦煌文献的发现、考证与研究上。据悉,敦煌研究院的《敦煌总目录》已由中华书局出版。此外,《敦煌典籍与唐五代文化》,《英藏敦煌文献录校》等一批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书也在紧张酝酿中。更加令人欣慰的是,一些出版社已着手准备一批适合大众口味的敦煌类图书,力求深入浅出地介绍敦煌的历史、文化和艺术,以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。

“敦煌热”与“敦煌书冷”的反差不能不引起学界及图书界的重视。在文明的传播中如何平衡学术需求与大众文化需求,使两者互动发展,值得每一位学人思索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